close
大稻埕在淡水河開港通商後,成了台北最早與國外發展貿易的地方,對其印象必定是集中在迪化街的古老洋樓,中西合併的建築元素,如今是逛逛文創藝品店,採買珍貴中藥和南北貨,以及購買布料和享用美食的地方。
其實大稻埕開發最早的地方,是較靠淡水河岸的貴德街、歸綏街一帶,當時以茶葉做為貿易的商人都是富人,所興建洋樓比迪化街更豪華,是最早出現洋樓的街道,最知名的陳天來故居和大稻埕辜宅,還有飄香在古老記憶中的福州料理。
外銷臺灣茶到歐美的先驅
從小篤信基督教又與教會接觸頻繁,使李春生善於與外國人交涉,擔任大稻埕英商所創辦寶順洋行的「總辦」,成功將台灣茶行銷到國外而致富,可謂是台灣茶之父。後世為了紀念他,而在貴德街興建李春生紀念教堂,建築的正面特徵仿佛人的臉孔,兩個圓圓牛耳窗是對眼睛,下方出入口則為嘴巴。

保留紅磚式的古早柑仔店
位在李春生紀念教堂旁的莊協發商店,曾是居民採買生活用品和聊八卦的好地方,可從紅磚外觀看到其歷史悠久,少見的竹管設計緊貼在牆壁,這可是屋外的水管,不明說還真以為只是裝飾。

另外,從木窗設計和可拉下的檯子,可想像當年拉開木窗、拉下檯子,開始叫賣起來。至今柑仔店已成小型展覽館,展出許多台灣早期的史料,從民謠、老磅秤、台灣菸酒,到懷舊的老照片,都能從中追憶當時繁榮景致。

茶葉和鹽致富的兩大家族
同樣是藉由茶葉貿易而致富的陳天來,興建起仿巴洛克風格的3層樓建物,最著目的是二樓寬敞的陽台,細緻的石柱圍欄,以及兩旁突出的三面窗。這棟樓曾是交易空間、茶商招待所和住家之用,至今是大門深鎖,只能純粹欣賞外觀。

另一家則是取得食鹽專賣的辜顯榮,興辦鹽館、設置官鹽總部而致富,現在歸綏街上顯眼二層式的洋樓,曾經是辜家大宅,保存狀況比陳天來故居完整,但外觀裝飾較為簡單,同樣的是不對外參觀,只能從外觀探出一二。

飄香半世紀的福州料理
位在具有歷史的歸綏街上,從民國40年代至今已飄香超過半世代的水蛙園,福州菜的特色在於味道偏酸甜和清淡,沒有像四川那般辣勁的辛調味,也沒有像台菜以食鹽和醬油為主的鹹味。
將腰花、海蜇和魷魚用酸甜醬汁拌炒,再淋上酥脆的油條,每樣食材吃進嘴裡都有嚼勁的三脆油條;像吃豆腐花般入口即化的滋味外,老師傅還加入蚵仔,讓蚵仔沒有了腥味,反而多了豆腐香的蚵仔豆腐羹;用酸甜醬拌炒的水蛙,酸甜滋味讓人像在吃三杯雞;乍看像是宜蘭卜肉的炸紅槽肉,只是卜肉還需要沾粉才入味,這道將肉的外層裏上紅槽和粉直接去炸,香氣直接進到肉裡,每道菜都具有特色,值得品嚐。
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